資訊系統的根本任務就是要為營運流程提供強而有力的支援,既能滿足目前營運的功能和性能需求,又具備充分的可擴展性,能靈活地適應未來的營運變化。
在資訊系統中,包括 IT 基礎設施和 IT 應用,由於IT 基礎設施部分的相關標準和產品都比較完善和成熟,在導入過程中面臨的挑戰性要相對小一些;而 IT 應用是指支援業務運作的應用軟體系統,是資訊系統建設中最難把握,卻最具有藝術性和挑戰性,同時也是對資訊系統建設的成敗最具關鍵作用的部分。
作為目前企業最為核心的 ERP 應用軟體系統,在導入過程中,什麼最難呢?請看專案導入過程中不同角色扮演者的詮釋。
專案經理:功能明確是關鍵
在ERP 導入過程中,最難駕馭的就是「產品功能」,如果產品功能經常改變,專案需要的資源(時間,人力,資金)就處於一個不確定狀態,專案的組織就難以做到計劃性和有序性。在一定資源的情況下只有完成一定的功能才是有保障的,功能無限延長、新增,專案必定無法導入下去。
功能要求可以描述得很細,當然在專案開始的時候把工作內容描述得越清楚越好,做不到很細的時候,也必須做到精準、確實。例如,導入的地點在哪裡,導入的部門包括哪些,導入的模組是哪些,需要整理的流程是哪些。
技術人員:BOM是「基礎」
企業必須首先解決 BOM(物料清單)的相關問題,因為這是 ERP 的基礎,BOM不解決,MRP(物流需求計劃)就無從談起,其他的問題也不用談,更不用說APS(進階規劃與排程),BOM 的數據永遠是最重要的基石。
BOM實際上是解構企業生產的過程和分解資源因子的一個基本手段。有了真實可靠的 BOM,企業才有一個生產調度、採購、庫存、規劃,核算與控管的可靠基礎。比如我們常說的標準成本主要就是依據 BOM 來制定的,什麼時候安排什麼樣的機器、生產什麼樣的產品也是以BOM 為依據。
而且,生產的配置也是基於初始的完整 BOM(也就是說可能的一切情況),然後決定物料、工序,用量,甚至是成本,再形成一個標準制式的BOM。例如家具產業中,家具的花色、架色和手把色,這些的變化是最常見的,原料也存在一些由大到小的問題,而且原料的大小規格,每次也都可能不同,這時BOM 的設計需要結合產品配置,儘管配置完之後仍會存在物料變更的問題,但變更的次數會降低很多。
導入顧問:「限制條件」是瓶頸
在ERP 導入過程中,APS 是最難導入的一部分,當然並不否認「企業必須首先解決BOM的相關問題」。而 APS 的困難點最主要表現在限制條件的問題上。
首先是資源的限制,包括資源的維護、效率的變化、資源的共享,主要資源與次要資源的分配等。其次是順序限制,但有時也存在工序間的調換。第三,物料限制,企業的能力不僅表現在生產能力,也包括物料的供給能力,但「能力出現限制後如何處理」就是一個難題,現在大多數導入人員都將其視為管理問題,認為有了 MRP 就不會出現類似問題。
但實際上「如何在物料限制發生後做相對應的調整」和「如何為管理提供相對應的資訊」這兩個問題並沒有解決。
專案總監:流程是根源
從流程角度來分析問題,能夠找到問題發生的根源。一個流程是由多個活動和環節組成的,在流程的流轉過程中,不同的活動可能會涉及到不同的部門。對流程進行問題分析,就需要專案組從構成流程的具體活動出發,尋求導致問題出現的具體環節與根源。
例如,某家具公司,公司椅子的物料編號無法確定,後來分析原因,主要是因為顏色有變動(客戶需求也有可能改變),而這問題的根本解決需要通過產品配置流程來完成;在原材料方面,鋁管(椅子所需材料)的需求是有標準的,但採購回來的直管卻沒有標準,所以,原料的消耗量難以確定。
研究後發現,沒有標準的採購,在使用和管理時會存在很多弊端,如物流的發放、物料的損耗等。後來,該公司還是決定重組採購流程,從根本解決了這一部分問題。
歡迎下載企業創新白皮書,深入瞭解新世代商務套件 SAP S/4HANA 帶來的種種變革,以及其他企業如何藉由SAP S/4HANA 的遷移之路,洞悉轉型創新的關鍵亮點,全面梳理企業資源,系統化、流程化成為引領數位經濟的智慧企業。
|
(資料來源: SAP TAIWAN)